新增二例无症状感染者是指在核酸检测中发现两人结果呈阳性,但尚未出现发热、咳嗽、乏力等新冠肺炎典型症状的情况,这类感染者具有传染性,需立即隔离观察,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追踪其密切接触者,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处于潜伏期(后续或发展为确诊病例),也可能始终不发病,中国疫情防控中,无症状感染者与确诊病例同样纳入统计并公开通报,以提示潜在传播风险,公众无需过度恐慌,但应保持戴口罩、勤洗手等防护习惯,配合防疫排查,减少聚集活动。
新增二例无症状是啥意思?解析新冠疫情中的无症状感染者数据
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?
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,但无任何临床症状(如发热、咳嗽、咽痛等)的人员,这类感染者虽然自身没有不适症状,但仍具有传染性,可能成为疫情传播的潜在源头。
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》,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、聚集性疫情调查、传染源追踪调查、重点人群核酸检测等途径发现,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,因此不计入确诊病例数,但需要隔离医学观察14天,并在隔离期满后进行核酸检测。
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意义
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,由于没有明显症状,这类感染者往往不会主动就医检测,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传播病毒,研究表明,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与有症状者相当,传染期主要集中在感染后的1-7天。
2022年3月,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,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明显高于之前的变异株,这也是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、防控难度大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全国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举例
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各地卫健委通报的数据,我们来看几个具体时期的无症状感染者情况:
2022年4月上海疫情数据
2022年4月1日0-24时,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60例和无症状感染者6051例,260例确诊病例中,8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,250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,2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,6051例无症状感染者中,5402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,649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。
4月2日0-24时,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8例和无症状感染者7788例,7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,16例确诊病例和777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,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。
4月3日0-24时,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2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8581例,71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,7例确诊病例和847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,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。
从数据可以看出,上海此轮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远多于确诊病例,比例高达20:1左右。
2022年11月广州疫情数据
2022年11月7日0-24时,广州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4例,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63例,100例在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,24例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,2253例在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,10例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。
11月8日0-24时,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1例,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546例,84例在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,7例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,2538例在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,8例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。
11月9日0-24时,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5例,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30例,108例在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,17例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,2417例在隔离观察人员排查中发现,13例在高风险区域管控人员排查中发现。
广州此轮疫情同样呈现出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远高于确诊病例的特点。
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措施
针对无症状感染者,我国采取了以下管理措施:
-
隔离医学观察:无症状感染者需在定点医院或方舱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4天,隔离期间如出现临床症状,则转为确诊病例。
-
核酸检测:隔离期间定期进行核酸检测,连续两次核酸检测阴性(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)方可解除隔离。
-
出院后管理:解除隔离后继续进行14天的居家健康监测,并在第2周和第4周到定点医院随访、复诊。
-
密接者追踪: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排查和管理,实施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。
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变化
随着病毒变异和疫苗接种率的提高,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:
- 原始毒株时期: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为20-30%
- 德尔塔变异株时期:无症状感染者比例约为40-50%
- 奥密克戎变异株时期: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上升至80-90%
以北京市2022年11月数据为例: 11月21日0时至24时,新增274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164例无症状感染者; 11月22日0时至24时,新增388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098例无症状感染者; 11月23日0时至24时,新增509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139例无症状感染者。
可见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,无症状感染者数量约为确诊病例的2-3倍。
不同地区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差异
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,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:
-
疫苗接种率:疫苗接种率高的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更高,上海市18岁以上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0%,加强免疫接种率超过70%,这可能是上海无症状感染者比例高的原因之一。
-
病毒变异株类型:奥密克戎BA.5.2变异株比BA.2变异株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更高。
-
检测策略:大规模核酸筛查比症状导向的检测能发现更多无症状感染者。
-
人群免疫力:既往感染率高的地区无症状比例可能更高。
以2022年12月初数据为例:
- 重庆市12月3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60例,无症状感染者5112例,比例约1:20
- 北京市12月3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08例,无症状感染者2486例,比例约1:3.5
- 广州市12月3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968例,无症状感染者8039例,比例约1:8.3
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特点
研究表明,无症状感染者具有以下特点:
-
病毒载量:与轻症患者相当,但病毒清除速度更快。
-
抗体产生:能产生特异性抗体,但抗体水平低于有症状感染者。
-
传染性:传染期相对较短,主要集中在感染后1-7天。
-
转归:约20-30%的无症状感染者后续会出现临床症状,转为确诊病例。
-
CT值:核酸检测CT值通常较高(病毒载量较低),但也有部分CT值较低(病毒载量高)的情况。
如何应对无症状感染者?
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策略包括:
-
扩大核酸检测范围: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和大规模筛查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。
-
加强流调溯源: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活动轨迹进行细致排查,快速锁定密接者。
-
优化隔离措施:根据病毒变异特点和防控形势,动态调整隔离管理措施。
-
推进疫苗接种:提高人群免疫力,降低感染后出现症状的概率。
-
个人防护不松懈:坚持戴口罩、勤洗手、保持社交距离等防护措施。
"新增二例无症状"意味着在疫情防控中又发现了2名核酸检测阳性但没有临床症状的感染者,这类感染者数量庞大且隐蔽性强,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和难点,通过分析各地疫情数据可以看出,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成为优势毒株和疫苗接种率的提高,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显著上升,只有坚持"动态清零"总方针,落实"四早"要求,才能有效控制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传播风险。